線上學習有許多不同的好處,讓不同的人以有不同的表現方式.

我們的自信皆來自於玩facebook,不行嗎?

文/mr.6

你是否常常在facebook上面寫出今天做了什麼事?

是否常常分享生活的照片?

是否常常寫一些觀點?

上周有一篇科學報導出來,有一位約克大學教授找來100位志願者研究,男女各半,科學家要這些志願者填寫詳細的問卷,計算出來他們在同儕之中相對的「自尊度」,然後再請他們都提供他們在facebook的個人檔案,由科學家進去看看,計算這100位同學放了多少個人檔案照片、貼了多少則塗鴉牆訊息、寫了多少篇網誌,以及他們與facebook上面的朋友之間的互動的頻繁數……結果,科學家找出了一條關係──

科學家說,這些在問卷中透露他們是「低自尊」的人,就會在facebook上面特別活躍。所謂的活躍,就是他們的照片往往照很多,文章寫很多,和朋友互動多,不斷的在朋友前面露出……科學家還發現,這些人特別的活躍,已經傾向在「自我陶醉」、「自我宣傳」(self promotion),也就是不甘於自己美好的一面不見天日,希望將它秀給大家看。

平常沒有自信,到網路上特別想展現

來到facebook就特別想表達自己最棒的一面,告訴線上的人,我很棒!

這篇在網路世界流傳,當然引發了眾怒,大部份的留言區都是在說:「這樣說不對吧?」

但我認為,大家也不必再說「不對」了

這篇研究,其實是很有道理的,科學家認為facebook上面愈活躍就愈表示原本沒自信,其實不是在笑我們,而是告訴我們一個很棒的快樂方法。我有一位印度裔的海外朋友,平時是那種安靜型的,如果說他是那種沒自信的人,我絕對相信,有趣的是,有一次在晚上轉貼一支影片在他的facebook牆上,一晚突然帶來15個「讚」,從此這位朋友就開始每一晚都貼一支影片,而我們這些朋友們也通過他的影片每晚都在下面說讚、留言、互動……這位朋友原本不黏facebook,但那一晚的15個讚大概是讓他感覺到「被讚」、被觀看的美好,於是他繼續貼,也開始享受「自我宣傳」。注意,這整件事是正面的,如果沒有facebook,這位朋友永遠不會找到這個「興趣」,現在他每一晚都去找好多影片,篩出一則最有趣的,每晚養成習慣,每日都有重心、都有期待,變成一個正面思考的人!

人其實都是這樣子的。我們的自信,來自於其他人的肯定;我們的自我感覺,來自於與其他人比較之後的結論,這些在「笑」facebook上面愈愛亂秀自己生活給朋友看的是愈沒自信的,反而沒搞清楚真實的自己!

上facebook才能有自信,有何不對?別再笑了!

最近剛好看到一篇來自加拿大關於「教育」的專欄文章,作者位於Alberta,加拿大離岸的小地方,一位媽媽帶著小朋友上銀行開戶,要小朋友簽名時,這位媽媽竟然發現小朋友「不會寫自己的名字的草寫」!問題來了,這位小朋友一點也不小,他已經15歲了!心智等等皆正常!那真奇怪了,15歲的小朋友,竟然不會草寫自己的名字?

你說,草寫有何重要?在英文世界裡,草寫應該是在很小的時候就和正寫一起教會了,我們上英文補習班也是很早就學了草寫,為何在Alberta的15歲男孩,竟然不會草寫?不會寫草寫,就如同你不會寫某個簡單的中文字一樣,教人吃驚莫名!

教育系統出了什麼問題?家長問。

Alberta的教育局回應了,表示:「草寫雖然是小學、中學的必修課程,但學校和老師可以自行決定要花多少時間在教草寫上面。」換句話說,這位男童顯然是不小心碰到一位對草寫沒啥興趣的老師,所以沒有好好學會草寫!這樣的回答,讓家長們更為光火,他們決定為一個叫做「Social Promotion」的教育制度做全盤個改革,他們說,現代的教育愈來愈鬆散,家長與老師甚至認為小朋友學什麼都可以,不必特別限制,所以也沒有特別規定,所謂的「Social Promotion」就是如果小孩沒有學會,沒關係,只要讓他跟著同儕一起升上去就好了;如果考試都考零分,沒關係,就讓他跟著同儕繼續上課,千萬千萬不要留級或補課或怎樣!

要修改「Social Promotion」的問題,就一定要帶回「留級」,而且要「考試」、要「分班」、要「分校」!這位專欄作家支持留級、分班、分校,她很不爽的說:「在現代這個社會,50分已經不夠好了!」意思是說,不能再「一視同仁」,一定要分班,才能讓每個人皆「因材施教」,好學生接受快速的教育,壞學生接受慢一點但有效的教育……。

我支持應該分班、分校、分開來,主要原因卻和這位專欄作家講的不一樣。小朋友需要在和自己差不多的實力的同學當中一起學習,才能得到自信心,然後一旦嘗到了自信的滋味,就會繼續正面的去努力,得到更好的成果,產生更多的自信。每位小朋友都面臨著「到底要早讀」還是「到底要晚讀」,有的父母真的是「個人主義」,他們認為小朋友怎麼讀都沒關係,快樂就好,但我堅持要「晚讀」,尤其是小朋友,一定要讓他愈早嘗到「技冠群雄」、「我可以做得比別人好」,接下來他就會繼續努力下去,這樣,才能夠真正的產生出很正確、很良好的自我感覺。

這位15歲的小朋友,在學習的過程中「漏」掉了草寫字,很有可能是他自己也沒有這種「臭屁」的習慣,所以就沒有動機去學一些事。

因此,上facebook才能有自信,有何不對?

愈有自信,就愈多好事發生!我需要上facebook才能有自信,本來就天經地義,自信本來就來自於周遭的肯定,自信本來就是「比較級」。

有趣的是,這個觀察也值得所有社群行銷人員注意,我們常常設計行銷活動,以「朋友傳朋友」來一波漣漪一波漣漪的推出去,我們常常設計的就是「好康傳朋友」,但我後來開始質疑這種「好康傳朋友」的方法,這真的是facebook上面策促網友傳朋友的最佳手法嗎

自己想一想,當你看到一個好康,自己搶進去用了,接下來要你傳給朋友,除非你已經從「送好康」這件事情中想要樹立一種「熱心助人」的形象,不然,送好康給朋友,是否對你有任何好處

那麼,我們所有的活動都可以重新修改一下,到底什麼樣的文字、訊息、照片,或是特殊的贈與,可以讓一個使用者真的「自我感覺良好」,讓他願意去幫你將此訊息貼到塗鴉牆傳給所有的好朋友,甚至在上面還多寫了一行字加油添醋的告訴他的朋友們,而朋友看到後亦好像回覆平常的牆上訊息的感覺一樣,會回覆呢?

網路行銷與心理學息息相關,行銷終歸人性,這其中既複雜,又簡單,複雜是因為我們不願接受這事實,想將它扭曲,只要接受「玩facebook才有自信,有何不對?」,從這邊去發想,又是一大片浩瀚無垠的新世界。

網路的世界,給我們有許多表現機會,家長如何帶領孩子,活出自信 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n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