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孩子很愛看課外書,但對學校課業都沒興趣,怎麼辦?

             採訪/李佩芬、李宜蓁

 

閱讀,可以成為青少年重要的心靈出口。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曾指出,若兒童時期打下閱讀基礎,當進入青少年發育階段,情緒較不穩定時,書本是很好的陪伴。好的課外讀物,甚至會影響孩子志趣與自我期許。

 

影響青少年學習的因素,「學習動機」與「認知成熟度」是重要關鍵。 親職教育專家楊俐容表示,父母常感嘆孩子不夠認真,卻不了解學習動機低落可能來自許多因素,如果無法將學校學習與長遠人生目標相連結,或家人過高期望帶來壓力,都可能降低學習的樂趣。


對認知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來說,傳統學校教育無可避免會偏重語文與數理邏輯能力,但若孩子的優勢能力不在此,周遭給予的掌聲相對少,連帶會影響孩子的自尊自信。「認知成熟的時間就像長牙,每個孩子發展速度不盡相同,」楊俐容提醒,這類孩子最需要接納與鼓勵,不妨透過課外書籍的人物傳記典範,找尋自己的優勢與定位。

 

愛看課外書的孩子,表示對知識仍保有好奇心與求知欲,這是值得稱許的。家長的引導方式,可透過擴展課內與課外書籍的關聯性,從引發動機層面著手。如石牌國中數學科教學團隊召集人蘇進發,深知許多孩子不喜歡數學,推動數學閱讀時就拿一本「主角也不愛數學」的書,讓同理心勾起好奇心,進而讓孩子親近數學。

 

明德國小校長林玫伶,則是在為孩子剪報的內容裡下功夫,如孩子課本中收錄沈復的〈兒時記趣〉,描寫拔山倒樹而來的癩蝦蟆,剛好她在副刊看到一篇生動描述螞蟻行走的文章,就剪下來拿給孩子看。

 

課外與課內閱讀的界限究竟為何?資深出版人郝明義曾在著作《越讀者》一書中,將不同種類的閱讀與「主食、美食、蔬果、甜食」等飲食種類相比擬,其中也分析到教科書的本質。

 

「教科書像是維他命,考試參考書如同興奮劑,」他形容,即使各類維生素也能在天然食物中獲取,但若要求孩子每日以維他命為主食,這種「精神食糧」勢必變得索然無味。

 

建議國中生家長應適度調整「教科書=正經書;課外書=閒書」的二分觀念。尤其現今國中基測題型,已大量朝生活情境取材,強調深度與靈活思考,由課外書籍內化而得的知識,若能與課本內容相連結或對照,對鍛鍊孩子多角度的思辨討論能力,有其正面意義。

 

 

(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《閱讀,動起來3》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n101 的頭像
    en101

    線上學習 Learning Language Online 語言學校&教育網

    en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